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合作>>校地共建>>正文
 
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东宁县建立特色产业基地
2012-06-23 15:07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6月19日、20日,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孙占海、副院长许修宏带队赴东宁县,就校县合作,共同建立“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食用菌特色产业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服务站”,联合成立“寒地食用菌研究所”进行对接。

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一行参观了东宁县黑木耳国家标准化栽培示范园、东宁县绿色有机黑木耳示范园,与种植户交流了黑木耳种植、采摘、晾晒、加工情况。在“东宁县黑木耳国家标准化栽培示范园”,我校“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服务站”、“东北农业大学师生试验与农业生产指导基地”正式揭牌。

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一行与东宁县县长孙吉舜、副县长肖长旭、副县长牛清泉、县供销联社主任戴元平、县农业局局长姜世军等进行了对接座谈。座谈会上,肖长旭介绍了东宁县黑木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希望通过与我校合作带动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提档升级。戴元平汇报了黑木耳产业主要技术规范,并表示当前黑木耳产业具有企业化、园区化、科技化、规范化、品牌化的特点,非常需要大学的科技支持。许修宏从技术角度为当地食用菌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孙占海表示,东宁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特色突出、前景广阔。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已形成规模,我校有科技优势,东宁县有地域产业优势,双方合作、协同创新,必将推动当地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校县共赢。针对黑木耳产业发展,孙占海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将废弃的培养袋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二要进行黑木耳的深加工,制定种植标准和深加工标准,提高产品附加值;三要更新种植品种,创新栽养模式,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孙占海表示我校将依托“东宁县黑木耳国家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服务,助推黑木耳产业进一步发展。

据悉,2011年,东宁县102个行政村全部开展黑木耳生产,共带动农户1.8万户,4万人从业,发展黑木耳14亿袋,总产量5.6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产值30.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64元,占农民总收入的78%,被誉为“中国黑木耳第一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