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至28日,合作共建与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农学院金益教授、张大勇副研究员、刘化龙助理研究员、动物医学学院曲琪环高级实验师、资源与环境学院徐宁彤副教授,赴海伦市百祥乡对我校高新技术成果“复混缓释包膜肥”施用大田作物(玉米、大豆、水稻)进行系统测产。
9月18日,对10公顷水稻进行田间测产,示范品种为绥粳4。采点测产结果显示:施用普通化肥产量为486.5公斤/亩,施用“复混缓释包膜肥”产量592.2公斤/亩,增幅21.7%。
9月23日,对100亩大豆示范田进行田间测产,示范品种为绥农22,种植密度为33万株/公顷。采点测产结果显示:施用普通化肥产量为189公斤/亩,施用“复混缓释包膜肥”产量226公斤/亩,增幅19%。
9月28日,对100亩玉米示范田进行田间测产,该示范田的示范品种为龙单38,种植密度3400株/亩。采点测产结果显示:施用普通化肥产量为607.09公斤/亩,施用“复混缓释包膜肥”产量670.30公斤/亩,增幅10.4%。
通过测产结果可以得出,该项成果对作物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因具有缓释长效作用,提高了利用率,一次性施肥,节约了种植成本。
据悉,此项技术是由我校动物医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几位专家,经数年悉心钻研,并经盆栽试验、大棚试验、小区试验到中试,此项技术业已成熟,部分成果已申报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今年已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施用共计2000多亩的示范田。该项技术具有缓释长效作用,同时因添加了螯合锌、硒等元素,不仅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可提高作物品质,与同量化肥施用相比增产幅度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