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合作>>校地共建>>正文
 
我校赴农垦建三江、红兴隆管理局检查项目实施情况
2013-09-29 09:2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9月25—26日,我校副校长郑秋鹛带队,农学院院长邹德堂教授、资环学院刘元英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孙占海、农学院副院长杨德光教授、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远明研究员、资环学院副院长姜佰文教授、水利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农学院金正勋教授、姜振峰副教授、资环学院崔正忠副教授、孙磊副教授、水利学院邢真相副教授、周延老师、经管学院周博老师、杨辉老师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行17人,赴农垦建三江、红兴隆管理局检查我校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北方寒地现代大农业区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及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年项目实施情况,就项目实施、场校合作、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与852农场进行座谈。

我校2013年在大兴农场实施的项目

邹德堂教授介绍优质超高产粳稻品种筛选与改良推广项目实施情况

金正勋教授介绍粳稻高产及防病健身关键技术项目实施情况

郑秋鹛副校长在刘元英教授寒地直播稻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高效技术项目地查看测产情况

郑秋鹛副校长听取彭显龙副教授介绍粳稻水肥优化技术项目测产情况

我校在大兴农场实施的项目

9月25日,我校专家组一行来到了水稻子课题项目实施地点—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大兴农场。大兴农场场长高明涛、副场长魏玉光、农业科技园区主任高海军等陪同检查。郑秋鹛副校长带领专家逐一查看了在大兴农场实施的“优质超高产粳稻品种筛选与改良推广”、“粳稻高产及防病健身关键技术”、“建三江分局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示范及其综合效益评价”、“应用生物等综合技术措施安全恢复作用改茬轮作种植强化持续连作种植(连作水稻方向)”、“寒地直播稻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高效技术”、“粳稻水肥优化技术”等6项水稻子课题项目,开展了项目测产、数据采集等工作。水稻子课题首席专家邹德堂教授现场介绍了2013年水稻子课题项目的整体运行、技术推广等情况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下一年项目实施的整体布局、地块选择、合作模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我校2013年在852农场实施的项目

杨德光教授在田间进行测产和数据采集

我校大豆子课题组与852农场技术人员合影

中熟大豆品种筛选与示范

我校在852农场实施的项目

9月26日,我校专家组又来到了玉米、大豆子课题项目实施地点—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2农场。852农场党委书记吴转丰、农业研发中心主任宋北光等陪同检查。在852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郑秋鹛副校长带领专家认真查看了“早熟、优质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玉米锌硒强化及营养品质提升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高产、耐密、早熟、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玉米新品种筛选”、“纳米碳增效肥对大豆和玉米持续增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4项玉米子课题项目和“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及轮作体系建立”、“东农号中熟大豆品种筛选与示范”、“大豆高产高效的综合养分管理技术”、“应用生物等综合技术措施安全恢复作用改茬轮作种植强化持续连作种植(连作大豆方向)”等4项大豆子课题项目的田间情况,进行了项目测产、数据采集等工作。

座谈会现场

吴转丰书记讲话

随后,我校专家组与852农场在852农场农业研发中心办公楼3楼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852农场党委书记吴转丰、农业研发中心主任宋北光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吴转丰首先介绍了我校2013年在852农场实施的玉米、大豆子课题项目的运行情况,示范效果、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整体情况。他表示,学校充分结合852农场的区域特点和种植结构选择的玉米、大豆两大作物的一系列试验项目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一年来,学校专家与农场技术员在田间管理、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方面紧密合作,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农户反映良好。希望在下一年,学校与农场能够继续合作,既能将2013年实施效果明显、推广潜力较大的项目扩大推广面积继续实施,又能结合学校科技优势、优秀科研成果选择新的项目在农场进行试验示范,从而推动场校深入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农场的推广转化,为农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助力。我校农学院院长、水稻子课题首席专家邹德堂教授介绍了水稻子课题项目的运行情况、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希望在2014年,能够结合852农场水稻种植特点,在农场开展项目实施。农学院副院长、玉米子课题首席专家杨德光教授在总结2013年玉米子课题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实施的合作方式、下一年项目选择,运行方式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郑秋鹛副校长讲话

最后,郑秋鹛副校长在讲话中表示,852农场地处三江平原,是现代化农业水平较高的农场,在玉米、大豆、水稻种植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校选择852农场作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示范基地之一,就是为了探索出一种高校与农场的新型合作模式,走出一条科技与现代化大农业有机结合的农业发展之路。通过项目检查可以看出,2013年学校在农场实施的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感谢农场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年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双方能够继续深入合作。她强调,学校与农场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项目合作上,要依托项目合作,不断总结合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在机制体制上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个能够适合当地农业发展、调动场校双方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资源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在下一步工作中,一要统筹安排,提前设计实施项目,规划项目用地,及时与农场沟通协调,为明年的工作做好准备;二要改革创新,总结分析近两年与农场合作的经验和问题,在运行模式、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保证合作的长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会后,我校经管学院教师、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运行保障机制与合作策略子课题成员周博、杨辉就调研工作与农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据悉,2013年,我校在农垦建三江、红兴隆管理局实施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北方寒地现代大农业区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及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水稻、玉米、大豆子课题及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运行保障机制与合作策略子课题项目共计16项。目前,水稻、玉米、大豆子课题各项目全部完成测产、数据采集工作,将根据当地农时情况进入秋收阶段。通过测产分析,我校实施的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的成果推广,大面积试验示范奠定了基础。2014年,我校将继续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与农场开展深入合作,促进我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