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大会>>正文
 
科技工作巡礼之农学院篇
2023-11-14 09:40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十三五”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始终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加快,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下,东北大地稻菽飘香,壮美的丰收画卷已全面展开。在这喜悦时节,东北农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迎接学校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特开设“东农科技大会进行时”科技工作巡礼栏目,全面回顾学校“十三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激励广大师生勇担新使命,牢记新任务,做出新贡献,同心共圆“东农梦”。以更加卓越的科技创新力和组织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成果更加充分地彰显在龙江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不负农业强国使命。


用关键技术展现东农实力 用科技创新筑牢大国粮仓

“十三五”以来,农学院始终秉承“着眼国家、立足龙江、面向三农”的服务理念,打造“寒地黑土现代化大农业”的区域特色,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和黑龙江省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学院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品种、技术支持。

项目申报佳绩频传,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农学院聚焦农业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围绕大豆、玉米、水稻和马铃薯等寒地粮食作物的遗传育种、优质高产耕作栽培、智慧生产等优势和特色领域深入开展系列研究,持续加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实施与管理,稳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科技支撑。

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4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7项(区域联合基金5项),黑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横向课题25项;获得超千万资金支持的项目9项,100万到1000万资金支持的项目16项。截止2023年底,研究经费预计达3.85亿元以上,其中2021年的立项经费总额达到1.4亿元,2023年获批项目的预期经费将达到0.92亿元。

2016-2023年农学院获批各类项目数量情况(单位:项)

2016-2023年农学院获批各类项目经费情况(单位:万元)

平台建设再上台阶服务国家需求实力提质

学院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和提升现有科研平台的资源配置,发挥已有省部级平台的基础优势,积极培育国家级科研平台,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争取纵向科研项目,着力开拓横向研究的领域和途径,提高申报大项目的能力,提升科研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学院现拥有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寒地粮食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提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2022年获批黑龙江省首个企业类国家级平台“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我校第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021年获批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提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第一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生物育种,学院建设了作物基因编辑中心、植物表型平台、高通量分子辅助育种平台等多个重大基础设施。


植物表型平台

作物信息实验室

温室

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农学院科研平台明细汇总表

师资队伍聚焦一流,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提振

学院深入实施“学科领军人物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抓好“引进、用好、稳定、培养”人才四个环节,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内生动力,培养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作物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龙江学者3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香江学者1人。学院将继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努力形成一支业务精湛、高效的教师队伍。

农学院国家级人才:陈庆山 韩英鹏 张淑珍

基础研究不断夯实,科研资源支撑稳步提效

学院积极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服务龙江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始终以优势学科为基础,践行有组织科研,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的重要作用,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升原始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

“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农业农村部全国大豆高产竞赛奋斗者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大北农科技创新奖1项。审定作物新品种117个,获得发明专利59项,植物新品种权34项,颁布地方标准17项。发表科研论文99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78篇。在SCI收录的415篇中,中科院1区Top期刊论文92篇,2区Top期刊论文117篇,IF≥7的文章达16篇。

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代表性高水平论文汇总表

创办金陵系列品牌,学术交流平台水平提级

学院瞄准农业研究重大前沿问题,将特色文化精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弘扬老一辈农学人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坚守王金陵先生“一手出品种、一手出论文”的研究理念的基础之上,依托农耕文化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品牌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学科研究互动,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2020年建立的金陵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包括金陵讲堂、金陵青年论坛、金陵大豆学校和金陵智慧农业国际论坛。金陵讲堂已成功举办77期,累计邀请20余所高校,12家科企院所的12位院士、40余位国家杰青作为主讲嘉宾参与其中。金陵青年论坛、金陵大豆学校和金陵智慧农业国际论坛也已经分别举办3届、2期和4届。上述活动在线热度累计突破100万。

高福院士做客金陵讲堂第六十九期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做客金陵讲堂第四十九期

第四届金陵智慧农业国际论坛

勇担社会服务重任,服务粮食生产增效提速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和地方农业发展重大需求,以作物新品种、耕作栽培技术、智慧农业等成果推广示范为重要手段,为国家及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五”以来,审定作物新品种117个,转化品种44个,转化金额1908万元。2个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个品种跟随神州十四号飞船遨游太空(大豆品种东农豆252、水稻品种东富138)。审定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00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70多亿元,为社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近年来,学院在14个市县派出7名科技副县长、30余名科技副乡镇长、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加速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培训30余万人,发放科技资料4万余份,试验示范作物品种200多个,解决了提质增效的优良品种问题,将新技术新方法直接送到农业生产者手中,为地方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玉米品种东农264                   大豆品种东农豆252

大豆品种东富豆1号       小麦品种东农127

马铃薯品种东农310              水稻品种唯农303

大豆品种东农豆358

学院开展春耕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心系三农,甘于奉献是学院数十年不变的追求。老一辈农学人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形成了“勤于研学,注重实践”的院风和“一手出成果,一手出论文”的院训。“十四五”期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立足北方寒地生态特点,突破制约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前沿性核心技术,实现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朝着建设黑龙江省特色、农业特色的研究教学型学院目标阔步迈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