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大会>>正文
 
科技工作巡礼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23-11-14 09:27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十三五”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始终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加快,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下,东北大地稻菽飘香,壮美的丰收画卷已全面展开。在这喜悦时节,东北农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迎接学校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特开设“东农科技大会进行时”科技工作巡礼栏目,全面回顾学校“十三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激励广大师生勇担新使命,牢记新任务,做出新贡献,同心共圆“东农梦”。以更加卓越的科技创新力和组织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成果更加充分地彰显在龙江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不负农业强国使命。


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地提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立足领域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解决畜产品生产、保障畜产品安全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理论及关键技术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凸显有组织科研理念,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十三五”以来,学院聚焦破解行业“卡脖子”问题,先后在白羽快大型肉鸡育种、新型饲料创制及产业化应用、畜禽福利健康养殖、优质牧草育种与生产、地方名优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彰显了一流学科建设内涵,学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聚焦行业重大需求,科研立项成绩斐然

“十三五”以来,学院新增各级科研项目4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6项、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基金项目40项、青年基金项目26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7项,黑龙江省“头雁团队”重大项目、农业农村部白羽肉鸡育种联合攻关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0余项,累计获得科技经费1.5亿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1900余万元。

打造高层次创新阵地,科研平台覆盖全面

学院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0个。其中省部级平台8个。依托平台共享度和人才聚集度优势,以集成创新技术体系为目标,整合优化资源,构筑系列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平台。

学院公共创新平台

汇聚行业创新力量,人才梯队力量雄厚

“十三五”以来,学院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工人先锋号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头雁”行动计划团队1个。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龙江科技英才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拥有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理事长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单安山、刘忠华、石宝明、董娜、张慧

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科技成果产出丰厚

“十三五”以来,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神农中华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院发表科研论文1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15篇;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18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9.709;授权发明专利115件,制定各类标准94项。

           东北农业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单安山教授团队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

单安山教授荣膺“全国创新争先奖”

 

                                  石宝明教授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       张永根教授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      

崔国文教授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

部分高水平科技论文

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的选育成功改变了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助力国家在本行业实现伟大的“中国芯”梦想,社会效益巨大、意义深远。

“圣泽901”白羽肉鸡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证书

白羽肉鸡品种展示

“新型饲料创制与产业化应用”提出营养与非营养物质构效与互作关系理论体系,研发非粮型饲料资源提质增效与损耗控制方法,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饲料与养殖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贯通了抗菌肽从来源、构效关系、靶向肽、抗酶解肽、工程菌表达及动物应用等研发到饲用关键技术环节,通过抗菌肽分子重构和重组表达推动抗菌肽替代饲用抗生素产业化进程,相关研究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7件,在领域内高层次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其中中科院Top期刊70余篇)。根据PubMed数据库统计,近十年来单安山教授在抗菌肽领域发文排名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研究成果被《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累计引用6300余次,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和肯定。

   

SCI期刊封面文章                    代表性发明专利

“动物高效健康养殖”在功能性脂肪酸的应用研究和福利健康养殖模式研究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通过在日粮中添加DHA,从产品端解决由于饲料成本上涨造成的奶牛饲养成本上升的问题。研究羊毛脂源支链脂肪酸在犊牛上的应用,探索提高犊牛肠道健康的新方法。全国首创以“五大自由(Five Freedom)”理念为核心的福利养殖技术体系。该体系成果“东农三花猪”获得首届“世界养殖金猪奖”,打通了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产业化链条。应用动物行为学和福利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功能性脂肪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东农三花猪”荣获世界福利养殖金猪奖

“优质饲草紫花苜蓿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历经10年通过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耐寒、高产、大叶片、高蛋白质苜蓿新品种,并于2017年成功登记为国家牧草新品种“农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dongnong No.1)”。可为东北地区奶牛安全高效养殖提供优质苜蓿干草,同时为东北寒地黑土区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设、粮改饲和草田轮作提供优良草种。

苜蓿新品种-东农1号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干草调制

“地方名优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研究冷水性鱼类病毒病致病机理及疫苗研发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反向遗传系统构建的IHNV重组弱毒疫苗,对虹鳟稚鱼保护率均高达75%以上;构建的IPNV重组乳酸菌口服疫苗能诱导高水平中和抗体,解决我国冷水鱼类养殖病害防治的瓶颈问题。研究乌苏里拟鲿高效配合饲料及养殖生产关键技术,在丁香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农科院等多家单位开展养殖示范获得成功,为黑龙江省“名优”渔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冷水性鱼类病毒病致病机理及基因工程减毒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的研发

寒地抱仔小龙虾繁育

乌苏里拟鲿的营养与饲料研发和人工养殖

实施“走出去”科研战略,学术交流效果显著

学院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吸引海外科研团队参与本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骨干教师踊跃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十三五”以来,落实与爱荷华州立大学共同签订的战略合作项目,选派优秀本科生11人赴美学习。选派12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访学,参加国际会议70余人次、国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邀请国外专家讲学30余场;与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长期保持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承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暨动科学院院长(所长)联席会议”、“第二届全国农林高校牛精英挑战赛”等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竞赛7次,显著提升了学院学术交流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承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承办“全国畜牧学科高峰论坛暨动科学院院长(所长)联席会议”

承办“第二届全国农林高校牛精英挑战赛”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社会服务见行见效

学院聚焦国家与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探索社会服务合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岳奎忠教授技术扶持林甸县成为位于全国前列的奶业大县,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奖、感动龙江人物等荣誉称号;宁方勇博士驻村帮扶甘南县东发村顺利实现全面脱贫。“十三五”以来,学院成立“健康养殖研究院”,并成功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与汤原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汤原县奶牛产业规划项目”合作协议,与山东安池农牧(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兴普饲料有限公司建立校企联合研究院,与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谷实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举办“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等专题培训班4次,受益人数达500余人。加强公众号运营管理,累计推送《动科人》160多期,公众号关注人数近2500人。

                                  岳奎忠教授获得“感动龙江人物”称号     宁方勇副教授驻村帮扶甘南县东发村

与山东安池农牧(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兴普饲料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建立合作关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