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大会>>正文
 
科技工作巡礼之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3-11-13 10:16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十三五”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始终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加快,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下,东北大地稻菽飘香,壮美的丰收画卷已全面展开。在这喜悦时节,东北农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迎接学校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特开设“东农科技大会进行时”科技工作巡礼栏目,全面回顾学校“十三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激励广大师生勇担新使命,牢记新任务,做出新贡献,同心共圆“东农梦”。以更加卓越的科技创新力和组织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成果更加充分地彰显在龙江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不负农业强国使命。


以科技“育肥”黑土地   以创新炼就“压舱石”

“十三五”以来,资源与环境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立足龙江,服务三农”的发展思路,以“用好养好”黑土地,提升寒地黑土粮食产能为总体目标。持续围绕黑土培肥、“两减一增”、绿色生态农业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农业重大科技需求,不断释放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潜力,在科研立项、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焦重大科研需求,彰显黑土保护与利用东农担当

为加快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资源与环境学院以我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作为科研创新提质升级的新要求,实施“有组织攻关重大项目培育计划”,联合国内黑土领域精英争取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专项。持续加强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实施和管理,营造奋发向上的科研氛围,极大推动了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水平。

“十三五”以来,学院在黑土障碍因子消减与改良、作物养分管理与调控、黑土污染修复与利用、作物产质量提升及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切实抓好“黑土保护与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两件大事,在科研项目上力争长期增长、不断突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其中,区域联合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基金33项,其中省重点基金2项、高新类项目40项、黑龙江省“双一流”新一轮建设学科协同创新成果建设项目4项。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体资助率跃居全校第一名。

“十三五”以来各类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

拓宽平台建设思路,加深黑土保护与利用科技根基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夯实基础、强化共享、探索联合”为理念,完善平台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硬件建设、运行体系建设,着力将科研平台建设作为支撑学科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作为服务黑土地保护重大战略需求的落脚点。

学院现拥有黑龙江省土壤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寒地黑土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绿色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立黑土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分中心。学院充分整合资源,建成院级教学科研共享平台,实现科研空间与仪器设备的共享。此外,学院还拥有第一批国家级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新农科建设协同育人创新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为培养厚植“爱农”情怀与“兴农”本领的农科专业人才提供支撑。

成为中国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第一批国家支持建设科技小院试点单位

重点实验室及学院教学科研平台

激活人才队伍效能,释放黑土保护与利用创新动力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学科团队为单位构建“传帮带”体系,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匹配人才培养政策,充分发挥绩效奖励在学院发展中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奖励科研工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做出突出帮扶贡献的个人。多措并举强化青年教师科研团队、搭建人才成长梯队,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实队伍保障。

全院现有黑龙江省高层次B类人才1人,D类人才3人,E类人才9人。柔性引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原院长马守义研究员。现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各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成员5人;“龙江学者”及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各1人,“东农学者计划”高层次人才9人;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国际土壤学联合会第一分会副主席1人;农业部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长期坚持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效能、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推动黑土保护与利用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家级及省级高层次人才张颖、张少良、曲建华

持续学术交流碰撞,跟踪黑土保护与利用科研热点

学院依据全球最新基础前沿探索,通过多方努力紧抓黑土特色关键,扎实积练科研内功,持续推进科研特色凝练和标志性成果培育,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生物炭研究院等领域知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举办“黑土论坛”,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特聘教授邢宝山等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及学术交流,拓宽了师生学术视野。2021-2022年在国际和国内会议作报告14场,协助举办国际会议1次。

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

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推动黑土保护与利用成果转化

学院坚持“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理念,深入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将科研创新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坚定不移履行农业院校服务社会职能。

“十三五”以来,发表高层次科研论文SCI中科院一、二区239篇,在《PNAS》《Appl.Catal.B-Enviro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其中,热点论文5篇、高被引论文27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签订横向项目140项,总计经费4571万元;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黑龙江省植保科学技术奖1项;完成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制定、颁布实施4项,新增省地方标准制定立项3项。成果转化6项,加强了科技成果对农业产业带动作用。学院专家先后举办技术指导61次、技术培训45次;常年坚持派遣科技特派员下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学院科研团队与黑龙江农联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百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良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博能生态、光明牧业、双城区雀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象屿农产集团等与企业开展合作。

“十三五”以来资源与环境学院主要科研成果

彭显龙教授被授予2023年度全省十佳科普大师称号

研发微生物复合肥料,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颖教授带队与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

嘉禾生物东北农业大学研发中心签约仪式

学院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科技服务

“十四五”时期,资源与环境学院将继续坚持聚焦国家及黑龙江省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乡村振兴和黑土保护与利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到科技支撑与主体培育并重、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举、粮食稳产丰产与节本增效兼顾,为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