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十三五”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始终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加快,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下,东北大地稻菽飘香,壮美的丰收画卷已全面展开。在这喜悦时节,东北农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迎接学校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特开设“东农科技大会进行时”科技工作巡礼栏目,全面回顾学校“十三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激励广大师生勇担新使命,牢记新任务,做出新贡献,同心共圆“东农梦”。以更加卓越的科技创新力和组织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成果更加充分地彰显在龙江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不负农业强国使命。
攻克食品加工新高地 筑牢营养健康“防护墙”
“十三五”以来,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人类营养健康发展,立足东北地区畜产和粮食资源优势,在乳豆肉蛋等科学领域,尤其是乳品营养安全与品质提升及加工关键技术、大豆加工共性高新技术及分子互作与加工特性应用基础研究、肉制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理论、禽蛋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理论创新及生产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上独具优势和特色。
锚定前沿科技 持续提升科技成果水平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行业发展前沿科技,从政策制定、强化管理、资源倾斜、重点打造等方面鼓励支持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参与课题申请和成果落地转化的积极性。“十三五”以来,学院共获批各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2亿元以上。其中国家级项目8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项,其中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重点项目各1项,区域联合重点3项,省部级项目12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专利优秀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23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0篇,SCI/EI文章157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2项,转让专利成果31项。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特殊生命周期医学食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启动会
部分获奖情况
聚焦平台建设 不断夯实科研工作基础
创新平台作为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始终摆在学院发展重要位置。学院建有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乳品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等,并以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承的基地,在乳品科学、大豆科学、肉品科学等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
依托现有资源,不断向上向外争取扩能。“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新增黑龙江省植物油脂与蛋白科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肉类加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乳酸菌遗传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黑龙江省肉品加工与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蛋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黑龙江省特医特膳营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高值化食品生物加工及功能性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作为牵头单位,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成立省级优势农畜产品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个、特殊食品等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肉类加工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
学院各类平台实验室条件日臻完善
培引育留并举 构筑食品人才聚集高地
学院着力打造“金字塔型”人才队伍,坚持精心培、尽心引、细心育、用心留,梯队建设全链条发力,已经形成汇聚人才磁场效应,学院科研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
学院依托学校人才政策,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神农青年英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1人、农业部岗位体系科学家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人社部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龙江学者、龙江科技英才、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省级人才24人次。学院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近40%。江连洲教授领衔的“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与应用教师团队”成功入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逐步形成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省部级人才为骨干、校级人才为中坚力量的研究队伍。
食品学院国家级人才江连洲、姜毓君
食品学院国家级人才隋晓楠、李杨
食品学院国家级人才李良、王中江、刘骞
注重学术交流 显著提升行业话语权
学院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主办或承办国际大豆食品加工利用会议、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中国分会年会、首届东北亚食品产业科技国际论坛、乳品加工与营养安全国际研讨会、中国乳品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婴幼儿乳粉质量安全控制研讨会等国际国内会议及学院学术报告会等30余次,提高了学科影响力,拓宽了合作渠道,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主办并组织师生广泛参加学术会议
深化院企合作 助推区域 行业高质发展
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形成贡献点,依托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不断深化院企合作。在乳品加工、大豆蛋白和油脂加工、肉品加工、蛋品加工、果蔬加工等领域与近百家食品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成立全省首批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之一“东北农业大学飞鹤乳业现代产业学院”,在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成果转化到校经费总额1353.21万元,转化专利30余项,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等500余次,重点服务和支持完达山、龙王、摇篮等企业32个。研究开发的乳制品、肉制品、大豆精深加工产品、益生菌等技术成果在飞鹤、完达山、宜品、大庄园、北大荒、均瑶等近60家企业产业化,经济效益显著。
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校企研发中心
积极建言献策 助力政府监管 提振消费信心
充分发挥在食品行业的优势,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出谋划策、建言资政,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三五”以来,学院牵头制定和主要参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9项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提升和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提升了学校在中国乳业振兴与乳品安全建设中的话语权,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充分肯定。学院专家通过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之光》栏目、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和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科普短视频《营养健康天天问》等各种平台进行科学解读和专业分析,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食品营养健康与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消费者答疑解惑,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科普宣传答疑 提振消费信心
学院将紧紧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发挥“金字塔型”人才队伍的梯队作用,加强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强化现有科研平台叠加效应,为打造新的国家级平台奠定基础,力争在重大项目、重要奖项、高水平论文、重大成果转化和国际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为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和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