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我校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牵头组织专题交流座谈会,与哈尔滨新区就实验室资源引入、产业平台搭建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议题深入洽谈。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王斌、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局局长王迪、副局长冯轶男、哈尔滨新区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贺金、运营招商部等一行8人,我校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院长李其林、副院长刘辉、生命学院院长李杰、食品学院副院长刘骞、农学院教师刘显君、科学技术处科研平台科科长燕昌江、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成果转化科科长许斌、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园管理科科长孙井坤参加座谈。
哈尔滨新区作为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集聚了全省33%的高新技术企业,前三季度GDP增速5.6%超省市及全国平均水平,2025年预计GDP总量达730亿元,“十五五”期间有望突破1000亿元。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自
贸试验区“三区叠加”优势,新区拥有哈尔滨市全部审批权限及98%的省级审批权限,构建了全链条企业服务体系,已成功推动哈工大8个院士团队项目产业化,部分项目市盈率增长20倍,近期更吸引红豆杉药业、深圳中元医药等企业入驻,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我校在农业科技领域底蕴深厚,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长期深耕产学研协同,此次联合生命学院、食品学院、农学院等优势学科,带来多项优质成果。其中,智慧农业领域的“东农豆芯片”“农业大模型‘五谷丰登’”、食品深加工领域的功能性产品研发技术、生物制造领域的酶制剂与蛋白合成技术等,与新区食品产业、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高度契合。各学院专家代表分别介绍了学科优势、科研平台及可转化成果,为合作落地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会上,双方围绕三大方向明确合作路径:一是建立“成果清单+需求清单”双向对接机制,推动我校重点实验室与新区企业联动,缩短技术产业化周期;二是共建共享中试平台,聚焦乳制品、肉制品、智慧农业等领域,打造“研发-中试-生产”完整产业链;三是联合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大赛,探索“技术入股”等创新模式,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新区方面表示,将提供政策、资金、场地全方位支持,计划建设200亩智慧农场及四季温室大棚,作为校企合作科研实验与示范基地;我校也将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加速优质技术落地新区。
下一步,我校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各学院与新区细化合作方案,推动生物医药、食品深加工、智慧农业等领域项目尽快落地,助力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培育贡献东农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