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科技人才赋能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3月19日,我校与孙吴县人民政府开展校县合作项目对接。孙吴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余强、副县长龚华林,以及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一行10人来校开展洽谈交流。我校副校长孙世钧出席会议并讲话,食品学院党委书记施喜军,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文敏,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长)常敬礼,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秦栋,农学院教授刘珊珊、张丽莉,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辛杭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陈宇飞,食品学院副教授王浩、孙方达等参加座谈。会议由常敬礼主持。

会上,龚华林与孙吴县林草局局长房本山,分别介绍了孙吴县近年来在大豆、沙棘、安格斯牛等特色产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在病害防治、品牌建设、加工技术升级等方面面临的问题。黑尊牛产业集团董事长岳永超、黑龙江天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邵瑞、森茂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伟,分别针对肉牛养殖与深加工、桦树汁采取及检测、沙棘等小浆果种植和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技术需求。针对孙吴县提出的问题与需求,与会专家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提出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以减少农药依赖,开发冰鲜牛排、功能性牛肉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低糖果浆、冻干粉、即饮功能饮料等创新品类的意见建议,为企业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案。

作为东农校友,王余强回顾了在学校的求学经历,并对学校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协作表示感谢。他表示,孙吴县作为黑河大豆的核心产区以及寒地浆果资源的富集地,正在积极推进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的标准化种植、蓝靛果的深加工产业链建设以及桦树汁的高值化利用。他表示,对接会的召开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期待与会专家能够实地了解孙吴县产业发展的需求,在牛肉深加工、小浆果、桦树汁以及功能型大豆等产业布局中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用科技赋能孙吴县产业升级。

孙世钧对王余强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我校与孙吴县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双方可以在农业科技、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他强调,合作不仅仅是签订协议,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技术对接等方式,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就未来校县合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精准、高效、务实”。聚焦孙吴县大豆病害防治、安格斯牛高端产品开发等具体需求,建立“需求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精准发力。二是突出“个性化、优势化”。立足孙吴县沙棘、黑土地等特色资源,结合我校在功能性大豆、寒地农业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量身定制产业升级方案,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推动“地方特色与东农成果转化深度融合”。以孙吴县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加速学校专利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重点推进功能性大豆万亩种植基地、桦树汁绿色加工生产线等示范项目,形成“技术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闭环,打造地方产业特色标杆。
孙世钧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与人才优势,紧密结合孙吴县的地方特色,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全力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校地双方深度融合、携手共进,让“两家人”成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