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3月备春耕工作启动以来,东北农业大学与甘南县深入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校县双方持续探索“基地+中心+产业联盟”新型校县共建模式的各产业链条融合,为龙江农业强省建设集聚势能。
抢抓机遇 下好整体统筹“先手棋”
为确保春耕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相关部门多次与齐齐哈尔市、县各级领导、北大荒农垦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及相关农场、甘南县各乡镇展开对接,完善现有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发掘更新合作项目,采取“县(市)出题,学校答题”的模式,靶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通过深入调研走访,结合地方及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初步形成了本年度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年度工作方案,方案分五个领域、六大工程内容,布局产业类、人才类项目35个,项目分布于甘南县全部10个乡镇、2个农场、5个产业龙头企业及10家大型合作社,优选潜力产业项目,突出科技先行实效,为本年度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共建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工作指南。
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与地方进行深入对接
紧跟政策 用好国家战略“必杀技”
学校针对盐碱地改良共建项目,推广嗜/耐盐微生物-作物联合修复技术,总体示范面积近2000亩,覆盖甘南县、富裕县、北大荒农垦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齐齐哈尔种蓄场、繁荣种蓄场、富裕牧场、查哈阳农场等相关各盐碱地地块,同时布局“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示范,多措并举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姜巨全教授团队赴宝山乡、富裕县及北大荒农垦集团5个农场取样
资源与环境学院张迪教授团队赴宝山乡进行盐碱地土壤改良项目调研
实地踏勘 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备春耕工作启动以来,学校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组织9批次、13个技术团队的22名专家,赴甘南实地调研踏勘,面对面与甘南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各项目承接乡镇领导、各项目参与企业及合作社对接交流,围绕树莓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园艺作物种植推广示范、水稻侧深施肥等21个产业项目,基于甘南县九大产业链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根据特色产业、庭院经济、乡村文旅等产业发展趋势,务实调整各项目年度目标,指导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布局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落实各类产业项目,以助力本年度先行县共建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园艺园林学院专家团队指导各级园区建设及特色园艺作物示范项目实施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胡国富教授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双河农场调研指导项目实施
艺术学院刘丹教授一行赴欢喜村、兴武村进行乡村文旅产业项目前期调研
资源与环境学院彭显龙教授团队赴查哈阳农场推进水稻侧深施肥项目实施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尹海富教授团队赴甘南镇富盛村、兴隆乡先进水库对接鱼菜共生及3000亩水库生态养殖特色冷水鱼项目实施
科技赋能 铸好传统优势“传家宝”
甘南县在水稻、大豆、玉米、向日葵等作物生产上均具备较强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本年度,校县双方基于当地优势,重点围绕水稻新品种选育、大豆新品种选育项目,同时推进开展特异性水稻、功能性大豆的试种与推广,进一步提升种植业附加价值。在玉米种植方面,充分利用甘南县北纬47°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推进订制农业体系建设,搭建鲜食玉米加工产业链,为传统玉米种植产业注入全新动力。在向日葵品种选育领域,在现有技术路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团队的深入合作,为县域向日葵产业复苏发展,为甘南向日葵之乡早日振兴赋能助力。
开展水稻品种选育育秧工作
农学院刘珊珊教授团队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进大豆品种筛选及功能性大豆示范
向日葵遗传育种团队与洽洽集团及中国农科院开展联合育种攻关
鲜食玉米栽培团队赴甘南推进共建项目并指导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据悉,学校与甘南县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三年来,共计有19个学院和职能部门、56个专家团队参与到先行县建设中来,建立水稻、大豆、向日葵等产业联盟11个,覆盖县乡村的科技示范园区合计122个。与甘南县共同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飞鹤产业学院甘南分院等人才共享平台,共计实施各类产业和人才培养项目97个,助力甘南县获得各类资金5.84亿元,2023年甘南县县域经济破百亿。学校助力甘南县先后获批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帮扶案例获评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入选教育部“2023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典型案例”。校县双方典型做法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等7家国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32次,学习强国等APP推送13次。
眼下,该模式已扩展至五常市、林口县、绥滨县、北安市、绥棱县等县市,持续赋能县域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龙江率先建设农业强省、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断注入东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