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工作动态>>正文
 
水稻品种“东富138”也在神舟十四里
2022-12-10 22:00  

除了大豆以外,东农的水稻也参与了本次飞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东富138”

“东富138”是东北农业大学邹德堂教授团队以龙粳29为母本,东农8005为父本,历时10年,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出米率高、抗逆性强的特点,综合表现突出,达到国家《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21年7月,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东富138”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早熟组插秧种植,近两年累计推广超过30万亩,增产水稻超过1.2万吨,新增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

已经卓有成效的推广品种,为什么还要出差太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但米粒长宽比小、食味品质稍差,成为优质米发展的制约因素。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辐射诱变是改良作物质量性状的有效方法,具有突变频率高、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等特点,适合针对粒型、香味等质量性状的改良。应用辐射诱变“东富138”,在其突变后代中选择,可以快速得到长粒、香型、食味值高的纯合稳定后代,应用于农业生产;优异性状的出现也有助于新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为寒地粳稻分子育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

是怎样的契机,带来此次非凡之旅呢?农学院副院长王敬国介绍说:“实际上,这次太空之旅,是基于我校与甘南县多年的校地合作。自2020年以来,学校开创性建立“基地+中心+产业联盟”新型校地合作共建模式,为服务甘南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成果支撑。我们水稻育种团队,作为其中水稻产业联盟的技术核心,先后在甘南县甘南镇、平阳镇、查哈阳农场、双河农场建立水稻选育基地,为选育出适宜甘南县种植的水稻品种,连续三年,累计对源自650个杂交组合的2098份育种材料进行了适应区选择,今冬部分材料继续在三亚进行南繁加代。2023年之后,每年都会有高世代材料进入决选阶段。特别是,基于学校与北京市(甘南)双河农场的合作基础,校企双方聚焦寒地粳稻种质资源创新方向,以选育高产多抗、香味持久、富含微量元素的特色优质粳稻新种质、新品种为内容,共建我省首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寒地特色粳稻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我省农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持续提供科技支撑。”

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始终是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

为选育适合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种质的水稻新品种,在邹德堂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创新生态育种方法,坚持多年多点异地鉴定、病圃自然感病和生态适应区选择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在省内外建立了育种基地5个,面积达到600余亩。近五年来,累计审定香型、糯稻、软米和普通稻等4种类型水稻新品种57个,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四积温带种植,占我省水稻种植区的90%以上。近三年来,品种转化5个,推广面积3000万亩。

为解决我省晚熟稻区抗性问题、早熟稻区产量和优质化问题,在耐冷、耐盐碱、高产优质和香稻育种等方面,创建了突变体材料5000余份,通过基因编辑材料2000余份,获得我省香型等位基因2个,为高效开展水稻育种工作奠定了丰富的材料基础。

目前,团队每年田间世代材料累计达30000份,科研潜力巨大。通过学校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积极推动,与哈尔滨、绥化、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市建立了紧密的校地、校企合作关系及长期的品种示范推广链,为当地优质水稻产业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

未来,东北农业大学水稻遗传团队将锚定优质水稻培育方向,以航天搭载获得的突变体为中间体,开展大面积的抗性鉴定、产量鉴定和品质鉴定,力争获得可稳定遗传且区域适应性强的材料,直接用于品种改良和品种繁育,产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