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工作动态>>正文
 
《东北农业大学报》“聚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栏之六:以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
2013-05-13 15:15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经济管理学院:以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

 规划是事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保障。经济管理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坚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方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4月1日一大早,经济管理学院杨辉、杨雪两位老师启程前往望奎县正兰三村,他们此行的任务是深入调研,为正兰三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提供咨询和指导。
 据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志猛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各县市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按照省委组织部的部署,今年我校向望奎县、杜蒙县、讷河市、依兰县和虎林市选派了5位挂职副县(市)长。派往望奎挂职的是我校青年教师寇胜利,他所服务的正兰三村是火箭镇政府所在地。据当地领导介绍,此前,该镇已经委托北京市某规划研究院完成了一个发展规划,但由于部分设计内容不符合该镇目前的实际情况,执行起来有较大困难,所以急需我校专家提供指导,并帮助当地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寇胜利在到任第三天就与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进行了沟通,最终确定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承担正兰三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任务。
 杨辉、杨雪分别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初步确定了下一步调研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座谈结束后,两位老师手里几十页的调研提纲和调研方案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杨辉说,规划是农村长远、科学发展的定位和蓝图,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对策和方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据朱志猛介绍,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应地方要求,经济管理学院先后完成《嫩江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绥化农垦管理局安全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等县域经济、产业类规划十余个,为当地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围绕国家和黑龙江省涉农经济政策开展指导和解读,引导农业工作者和广大农村干部在政策指导和支持下开展工作。
 2012年12月21日上午,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西区继续教育中心七楼培训礼堂举办"冬训行动"第二期培训班。经济管理学院王刚毅老师为来自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下属11个农场及管理区的110名基层干部讲授了“我省畜牧经济潜力与发展趋势”课程。一名学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农民能吃苦、不怕累,就怕不懂政策,农大老师的辅导,让我们知道了该领着大伙怎么干,我们都爱听。
 据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翠霞介绍,近年来,我省各级地方政府、银行、农民合作社及部分现代农产品企业对国家涉农政策解读的需求逐年增加。每逢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出台,经济管理学院都会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并结合我省实际进行热点理论研究、新政策解读和辅导。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经济管理学院专家先后应邀赴齐齐哈尔、大庆、呼兰、汤原、依安等十余个市县区,开展“十八大政策解读辅导”专题培训活动20余次,培训管理干部5000余人次。培训针对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相关“三农”及民生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析,内容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现代化农业及农业技术推广、改善保障民生等热点、焦点问题,深受基层欢迎。
 围绕“三农”问题开展调研,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立项研究,通过为政府及职能部门出台涉农重大决策提供理论咨询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在直接面向广大农村提供面对面社会服务的同时,经济管理学院还坚持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开展综合研究,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应用研究课题,参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的调研策划,为我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信赖的咨询服务基地。李翠霞表示,我省是农业大省,通过为政府及职能部门出台涉农重大决策提供理论咨询服务,助力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学院通过省科顾委“决策建议”、省社联“委员建议”等多种形式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指导我省生产实践。由农林经济管理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郭翔宇承担完成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被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尚志市人民政府等单位采纳。该成果还被哈尔滨欣悦三梅果业专业合作社、五常市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学院承担完成的《黑龙江省绿色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省农委、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绥化市人民政府采纳,还被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个企业应用。
 作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实地调研。以《哈尔滨市农业产业花园区发函的瓶颈及其对策建议》项目为例,5位老师、10余名硕士研究生先后6次赴尚志、方正、通河、巴彦4个县,半个多月才完成调研。在经济管理学院,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都有着执着和热情。
 一个科学的规划,一个有效的服务必须经历深入基层反复调研、反复完善的过程,我们的教师也在工作中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青年教师赵健参与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织的《嫩江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研究》项目,他说,当时委托方要求对基地生产、加工和物流进行总体规划。调研人员在深入实地多方调研后发现,该县原料供给部门供应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提出的加工计划,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调研组成员随后在规划中调整了加工总量目标,并对当地小型加工企业进行了整合,扶植深加工高附加值企业,同时对种植业结构也进行了调整,使当地加工和原料在数量上达到适当比例,“书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的差距不真正走下去,是根本体会不到也解决不了的,这是我们成长和锻炼的难得机会。”谈到作规划的收获,他如是说。
 李翠霞表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后,我们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学校社会服务的舞台更大了、机会更多了,这为我们学院提供了很多关于社会服务方向性的指导,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为学院广大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服务地方实际提供了更多机会。比如一些老师在为地方作报告、开展培训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经常会与学院及时沟通,反馈培训的效果,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更受地方欢迎,这是非常宝贵的。希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全省建立的综合示范基地能进一步发挥校地之间协调、沟通、信息交流的职能,为老师从事软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我们还有一个建议,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在综合示范基地设立“示范项目应用效果的分析和评价”的课题,跟踪研究我校试验推广的相关服务的实际效果,分析示范项目辐射当地产生的产业经济发展变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闭窗口